毛细管柱(毛细管色谱柱)由柱管、压帽、卡套(密封环)、筛板(滤片)、接头、螺丝等组
成,其两端的柱接头内装有筛板。是色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毛细管色谱技术目前已用于各种复杂混合物分
析,包括大气及环境污染物质、生物试样、食品、矿物燃料、宇宙物质和一些无机物及金属有机物等。
根据色谱仪不同的进样方式,毛细管柱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有所不同。详细介绍如下:
1.分流进样方式
现象  | 可能的原因  | 解决方法  | 
峰面积低,峰丢失,产生新峰  | 进样口太热  | 降低进样口温度50℃  | 
进样口太脏  | 清洗/更换衬管  | |
与金属接触  | 用玻璃柱衬管  | |
化合物易变  | 衍生化样品或冷柱头进样  | |
活性填充  | 去除填充物  | |
活性衬管  | 使用硅烷化衬管  | |
停留时间太长  | 增加柱流量或增加分流量  | |
迟洗脱物的面积低  | 溶剂沸点太低  | 使用高沸点溶剂  | 
针污染  | 进样口温度太低  | 增加进样口温度50℃  | 
针停留时间太长  | 使用快速自动进样器  | |
进样口歧视  | 进样口温度太高  | 降温50℃  | 
进样口停留时间太短  | 降低分流流量  | |
衬管中无玻璃毛  | 更换衬管  | |
衬管位置不对  | 衬管聚中  | |
分流太高  | 降低分流流量  | |
进样量太大  | 降低进样量  | |
宽峰  | 分流速太低  | 增加分流流量  | 
进样口脱附  | 更换衬管  | |
移去填充物  | ||
增加进样的温度  | ||
色谱柱过载  | 增加分流流量  | |
面积不重复  | 分流比波动  | 检查流速控制器  | 
检漏(隔垫衬管柱)  | ||
样品返回  | 降低样品量  | |
降低进样口温度  | ||
使用大的衬管  | ||
进样量不稳定  | 检查进样技术  | |
使用自动进样器  | ||
降解  | 去除衬管填料  | |
降低进样口温度  | ||
保留时间不重复  | 过载  | 增大分流比  | 
进样少一些  | ||
柱降解  | 切去柱端0.5米  | |
更换柱子  | 
2.不分流进样
现象  | 可能的原因  | 解决方法  | 
失峰,变形峰,假峰  | 进样口太热  | 降温50℃再试一次  | 
活性填料(降解)  | 去除/减少填料  | |
活性衬管  | 更换衬管  | |
  | 减灭活衬管  | |
衬管太小  | 用大容量衬管  | |
保留时间长  | 增加柱流速  | |
宽峰  | 无溶剂效应  | 降低炉温  | 
  | 用高沸点溶剂  | |
无固定相聚集  | 降低起始柱温  | |
峰形分叉  | 溶剂/柱子不匹配  | 换一种溶剂  | 
  | 用Retention gap  | |
面积不重复  | 样品回返  | 降低进样量  | 
  | 使用高沸点溶剂  | |
  | 用更大衬管  | |
吹扫时间或柱流变化  | 查吹扫开/关时间  | |
保留时间不重复  | 不准确的清洗延迟  | 检查并校正  | 
不匹配的溶剂  | 用Retention gap  | 
3. 直接进样
现象  | 可能的原因  | 解决方法  | 
峰面积小,丢失峰,新峰产生  | 温度太高  | 降低进样口温度50℃  | 
  | 重新评价  | |
进样口脏  | 清洗/更换衬管  | |
与金属接触  | 使用玻璃柱衬管  | |
停留时间太长  | 增加流速  | |
化合物易变  | 衍生物样品  | |
  | 使用冷柱头进样  | |
峰拖尾  | 进样口有活性  | 使用玻璃/减活衬管  | 
  | 使用玻璃柱  | |
载气流速不正确  | 检查和校正  | |
温度太低  | 增加温度50℃再试一次  | |
温度太高  | 降低温度50℃再试一次  | |
系统无效  | 检查柱的安装  | |
面积不重现  | 进样技术差  | 用自动进样器  | 
  | 用热针慢速进样  | |
隔垫泄漏  | 更换隔垫  | |
样品返回  | 减少进样量  | |
  | 用大容量衬管  | |
  | 降低进样口温度  | |
  | 增加流速  | |
保留时间不重现  | 隔垫泄漏  | 更换隔垫  | 
宽峰  | 柱流速不正确  | 校正柱流速  | 
聚焦不足  | 降低起始炉温  | |
鬼峰  | 样品返回  | 进样少一些  | 
  | 用大容量衬垫  | |
  | 降低进样口温度  | |
隔垫问题  | 更换隔垫类型  | |
  | 更换隔垫  | |
  | 降低进样口温度  | 
文章参考食品伙伴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