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光临太原衡天力科贸有限公司!

留言系统
主题:
内容:
    
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

技术支持

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哪些

时间:2017-6-22 10:24:09      阅读:1666

一、液固吸附色谱法(LSC)      

 流动相为液体,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。

1、分离机制:利用溶质分子占据固定相表面吸附活性中心能力差异; 

分离前提:K不等或k不等;

2、固定相:与LC比,固定相粒径不同(<10μm); 

3、流动相:底剂(烷烃)+有机极性调节剂。

4.影响K的因素:

与固定相性质和流动相性质有关;

溶质分子极性↑,洗脱能力↓,k↑,tR↑;

溶剂系统极性↑,洗脱能力↑,k↓,tR↓;

注:调节溶剂极性,可以控制组分的保留时间;

5、出柱顺序:强极性组分后出柱,弱极性组分先出柱;

6、硅胶吸水量↑,LSC→LLC

硅胶含水量较小,吸附色谱,硅胶极性较大;

硅胶含水量>17% ,分配色谱,硅胶失活→载体;

吸附的水→固定液

二、液-液分配色谱法(LLC

1、分离机制: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

2、固定相:载体+固定液(物理或机械涂渍法)

缺点:

系统内部压力大,易流失,不实用

固定液-极性→NLLC

固定液-非极性→RLLC

3、①正相色谱-固定液极性>流动相极性(NLLC)

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,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:适于分离极性组分;

②反相色谱-固定液极性<流动相极性(RLLC)

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,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:适于分离非极性组分;

三、化学键合相色谱法(BPC

1、化学键合相 

(1)分离机制:分配+吸附(以LLC为基础);

(2)特点:不易流失;热稳定性好;化学性能好;载样量大;适于梯度洗脱;

2、反相键合相色谱

(1)分离机制:疏溶剂理论; 

正相-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,作用时间↑,K↑,组分tR↑;

反相-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,作用时间↓,K↓,组分tR↓;

(2)固定相: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;

C8柱,C18柱(ODS柱-HPLC约80%问题);

(3)流动相:

极性大的甲醇-水或乙腈-水;

流动相极性>固定相极性;

底剂+有机调节剂(极性调节剂);

例:水+甲醇,乙腈,THF;

(4)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:流动相极性↑,洗脱能力↓,k↑,组分tR↑

(5)出柱顺序: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;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;

(6)适用:非极性~中等极性组分(HPLC 80%问题)

3、正相键合相色谱

(1)分离机制: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定向作用力、诱导力、或氢键作用力

(2)固定相: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;

(3)流动相:极性小(同LSC);底剂+有机极性调节剂; 例:正己烷+氯仿-甲醇,氯仿-乙醇。

(4)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:流动相极性↑,洗脱能力↑,组分tR↓,k↓;

(5)出柱顺序:结构相近组分,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,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;

(6)适用: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(极性稍小),分离物质也相似;氨基键合相与硅胶性质差别大,碱性,分析极性大物质、糖类等;

4、离子对色谱和离子抑制色谱

反相离子对色谱法(IPC或PIC) 

反相色谱中,在极性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,使被测组分与其中的反离子形成中性离子对,增加K和tR,以改善分离;

(1)离子对试剂:烷基磺酸钠→分析碱,四丁基季胺盐→分析酸

(2)影响K的因素:

a.与m的极性有关(同反相色谱);

b.与R的链长有关:R↑长,极性↓小,tR↑,k↑;

(3)适用:

较强的有机酸、碱;反相离子抑制色谱;

在反相色谱中,通过加入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pH值,抑制;

组分解离,增加其K和tR,以达到改善分离目的;

1)离子抑制剂:弱酸、弱碱性物质; pH一定的缓冲溶液;

2)K的影响因素:与流动相极性有关,还与pH值有关;

选择流动相:应同时考虑极性及pH值; 

酸性物质-加入酸HAc,tR↑,K↑; 

碱性物质-加入碱NH3·H2O,tR↑,K↑;  

调节pH范围:3.0~8.0;pH>8.0破坏键合相与载体的结合;pH<3.0腐蚀柱子;

3)适用:

极弱酸碱物质;pH=3~7弱酸;pH=7~8弱碱;两性化合物。

(内容参考小木虫论坛)

更多

荣誉证书

淘宝店入口 | 公司介绍 | 新闻动态 | 岛津天平 | 仪电雷磁 | 仪电分析 | 仪电物光 | 上海一恒 | 上海昕瑞 | 舜宇恒平 | 上海菁华 | 产品报价

版权所有:太原衡天力科贸有限公司 联系人:蔡经理 联系电话:13513512998 固话:0351-4293088 0351-4216957
详细地址:太原市迎泽区双塔东街中正悦湾5-1014号 晋ICP备08003424号-1

百度统计